Tuesday, March 31, 2015

西澳的中文教学




俄备得公立小学是珀斯第一所大胆尝试以中英双语教学当先锋的学校。有基于此,为了一个入学地址,我只好搬迁至学校附近,租了一所三房式房子住。当时很希望学校附近有一房式公寓,但这一带都是有地的房子,没有公寓,最小的房子也就是三房式。我们母女只用一个房间,总觉得很浪费另两个房间的租金。一住下来,一个房间自动变成孩子的玩具房,另一个变了储藏室。



这一所学校有好几位中文老师,有台湾老师,中国老师等等。每一天都有中文课,比如星期一是中文数学,星期二是中文科学,接下来有中文绘画班,中文歌唱班,正式中文课等。教一年级的缪老师竟是马来西亚人,我自然很高兴。第一学期,孩子们学的是时间的观念,当中有月份,星期和时间。看到洋孩子和亚裔孩童一块儿念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一点两点三点四点等等,很是有趣。



澳洲的公立学校都有义务家长(parent helper 的制度。从学校给家长的信件中,看得出学校希望并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事务。缪老师也希望家长帮忙。结果我报名当了每两周一次的义务家长。每隔一个星期五,在校帮忙两个小时。


当义务家长的星期五早上,我到教务处帮缪老师准备教材。当然在场还有几位妈妈,都在帮忙制作简单的教材,也就是是剪剪贴贴而已。我觉得能参与准备教材的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想到孩子念书时手上拿着的竟然是妈妈准备给老师的教材,心里就觉得很舒畅,很踏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参与的荣幸”,是我之前没预料到的。



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的双周会。每一次的周会,都有两位学生当司仪,一个用英文,一个用中文。说中文的司仪,有时是华裔,大部分不是。有一次,轮到一年纪的学生当司仪,每人一句。女儿负责第一句的中文,“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而且我发觉,大部分的学生都很期待上台,这是和马来西亚不同之处。

我在想,如果马来西亚的华小,学校呼吁家长来学校帮忙准备教材,行得通吗?华小的教师如果只专注于教书,那没有上班或在家不用照顾老人或小孩的妈妈,如果每周腾出一个小时,到一个空置的课室或是食堂,一群义工妈妈边交流边手作,应该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吧!

Wednesday, March 4, 2015

原来听写可以这样玩!(二)



老师又分了新的资料 原来是更多学听写的方法!我和朋友们聊起这些有趣的听写方式后,意外的发现,原来她们孩子的老师都没有给这种资料。我这才知道,虽然我们的孩子们都是西澳国小的学生,但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给一样的教材的。

上星期写了 9 种学听写的有趣方法。这里再加 12 种。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没有理由不爱玩听写游戏了。(我不叫我女儿“来学听写”,而说成“要不要玩听写游戏”,效果大大不同。我想有些游戏如果有两组人比赛,效果会更好。)

12 种听写游戏如下。

10 让孩子在洗澡时大声地喊出听写的字母。

11。让孩子画画。然后把听写的生字藏在画中让家长找出来

12。孩子抄下生字后,用蓝色的彩色笔再次涂上已写过的 a, e, i, o, u字上面。(学声母用)

13。把生字川成小火车。比如catdogmouse,但每一个生字用不同的彩色笔写出来。比如 cat用蓝色,dog用红色,mouse用绿色。

14. 在空中划字,妈妈猜是什么字。然后轮到妈妈在空中划,孩子猜。

15。把所有的生字用大字母写出来,而且要写得很大。(用再循环纸张比较不浪费)

16。每一个字写两次。第一次用正常体写。第二次可以天马行空的画出歪歪斜斜的字体。

17。每一个字写三次。每一次让孩子自己选用不同的彩色笔写出来。

18。把生字用手指写在妈妈的背后让妈妈猜。

19。把生字用最大声的声量喊出来。(门窗先关好,免得邻居开门张望)

20。把所有的生字写出来,但是笔尖不可以离开纸张。(挑战孩子)

21。用所有字母画出一幅画。

(我觉得第 19 项,到森林去最好,顺便可以增加肺氧量,也可吸收负离子。)

不同个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可以自行斟酌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喜欢画画不喜欢写字的孩子,或许可以尝试第 11 21项。喜欢玩比赛的孩子 (像我小女儿),可以玩第 14 项,而且她总是赢家。赢了以后,信心大增,吵着再玩(中了妈妈的圈套)。

以上 21 种游戏如果还嫌不够的家长,可以上网搜查 spelling games 排山倒海的游戏方式,必然让你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妈妈们,不用再读了,去找孩子玩游戏去吧!

Thursday, February 26, 2015

原来听写可以这样玩!(一)

前文提了很多次,澳洲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以“玩”为本。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从而造就了一群爱到学校去的孩子。 澳洲教育以孩子们爱玩的个性,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以玩乐为出发点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孩子们怎能不爱到学校去呢?

就连学听写也可以玩。

学校交给家长一张如何以玩乐教听写的方法,鼓励家长从中每次更换方法。

1. 跳绳法。每跳一次,就说一个英文字母。
2. 让孩子用他最小的字体写出生字。
3. 孩子念出字母,妈妈把字母用手指写在孩子背后。
4. 拍球法。每拍一下,念出一个英文字母。
5. 用一种谷类字母早餐排出英文单字。(特别是过期了的)

 


6. 每一个衣夹子写上一个字母。把衣夹子连川起来拼成单字。
7. 歌唱法。把每一个字母用音乐唱出来拼成单字。(顺便学作曲吗?)
8. 和妈妈轮流一个人一次说出字母。比如孩子说C,妈妈说A,孩子说T,   拼成Cat。
9. 楼梯法。每一个字母加在楼梯的下一级。如图。


其实我曾想过,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牢记生字的拼音吗?后来再想想,以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生字背上十遍八遍,孩子们就能牢记所学的英文单字吗?如果学习成效不相上下的话,与其让孩子愁眉苦脸的背听写,不如让他们享受学听写的过程。

我决定让女儿做我的试验品。试试吧!不试用这些新的方式怎能知道它的学习成效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想找方法给孩子学听写, 不如就在这里分享一下。妈妈们,大家一起加油吧!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15

拜年


记得小时听过华人新年的由来。

古时的中国,曾有一兽称为“年”。每到除夕,总要到村庄内厮杀一番,无论是农作物或村民,无一幸免。“炎黄先祖在无数次的斗争中,悟出了年兽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因此,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炮竹,挂红灯笼。到了大年初一,全家起床互相问候,是否平安,即拜年。”(取自维基百科)

驱走年兽后,大家为了纪念那日,便把它定为新年。世界各地举凡华人家庭都举宴欢庆。亲朋戚友吃团圆饭,到处拜年。

今年第一次在澳洲过年。除了除夕夜当晚,团圆饭到堂妹家一起捞生吃火锅外,从大年初一就过回正常生活,孩子上课我工作,完全没有马来西亚过年的气氛。

年初二,我问上帝,这里有没有独居华人或是海外的学生孤单过年?是否我应该关心别人的需要?

年初三,我从圣经读到这一节

“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享安宁的日子,是转忧为喜,转哀为乐的吉日,叫他们在这两日饮宴欢乐,大家互赠礼物,也周济穷人。”(斯 922

原来上帝要我们在转忧为喜的日子,饮宴欢乐的日子,不要忘记有需要的人。

年初四,早上主日崇拜后,下午一群弟兄姐妹便挨家挨户的拜年去。我只去了第一家,便离队带了一些水果启程到陆姐家拜年。

陆姐是我去年认识的六十多岁越南华侨,她和她妹妹两人住在澳洲已三十多年。姐妹二人体弱多病,生活只靠政府救济金支助。她们是我去年的邻居。初次与陆姐见面时,是在我们组屋楼下晒衣间。傍晚时分,我们一同收衣服。我见到是华裔 ,很自然的跟她打起招呼,她只会说广东话,并说人人称她陆妹。我说,你是长辈,我还是称你陆姐吧!我们那栋楼,难得有华裔。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

耶稣说,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但,陆姐是一个不随便接受别人馈送和帮助的人。即使是生病,我煮了卤肉卤豆干给她们俩,她也将之推回到我手上,口口声声说,“我身体弱,“受不起”这些食物,你以后不要煮东西给我了”。去年年尾我搬家的时候,真的很舍不得“丢下”她们俩。

今年的年初四下午,回到那栋组屋时,因为没有入门卡,只能站在楼下等有住户出入我才能进去。我本已准备和六岁的小女儿在楼下就一直的等。怎知五分钟后,竟有另一华裔长者出现,我贺了他一句新年快乐,才知道他也是越南华裔,而且还是陆姐的朋友。怎那么巧!



陆姐开门让我们进去。这是陆姐第一次告诉我三十多年前她和妹妹乘船从越南进入马来西亚的故事。她在海上遇上泰国渔船上船打枪的惊险,到马来西亚海边的军人带他们到比东的越南难民营居住,一直到被带到吉隆坡茨厂街附近的难民营后,被澳洲政府批准进入澳洲成为公民的故事。她娓娓道来,这一段历史仿佛栩栩如生的在我眼前一幕又一幕的闪过。她们两姐妹后来申请把母亲也从越南带入澳洲,二人后来到墨尔本当工厂女工,母亲过世后又到珀斯投靠朋友。两位单身越南华侨的一段艰苦的移民史,把我从现实生活中拉回到几十年前的历史故事当中。



我们侃侃而谈了一个下午。我临走时,陆姐说什么也不愿收下那几粒水果。在门口拉扯了半天,她勉强收下水果,却又把里面两个红包取出,怎么也不肯收。我告诉她,我会常常去看她们的。

今年的新年,没能和家人一起庆祝,但我过得相当有意义。感谢上帝。

我向上帝祷告,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有需要像陆姐那样的人,包括到澳念书却孤单想家的留学生,让我们大家成为有机会祝福别人的人。

Friday, February 20, 2015

一年级的历史课


当我得知一年级的课程中也包含了历史课后,百思不解 ,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学历史呢?

结果答案揭晓了。

第一天,    老师教小朋友们什么是历史。女儿放学后告诉我,“历史就是公公婆婆年轻时的故事。”当天,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把他们家公公婆婆曾经告诉他们的故事都搬上台了。

第二天,    历史就是“我出世之前的事情”。老师和家长配合,请家长在家把孩子出生之前的照片给他们看,特别是自己的怀孕照,还有哥哥姐姐们小时候的照片,都是历史。小朋友们都好兴奋,回家后叽叽喳喳的吵着看旧照片。

第三天,    轮到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功课。家长得把孩子出世时的照片,一岁两岁三岁至六岁的照片,各选一张(还特别强调要孩子自己选),存入随身碟,交给老师。另外,孩子们得写六句造句,就是一岁到六岁,每一个年龄段写一句。这个功课是一个星期后交的。我和女儿一起缅怀面书里的旧照片。她嘻嘻哈哈的听了许多哥哥们的糗事和趣事,我们过了很有意义的历史性一周。

原来历史可以很生动。原来这就是小朋友们的历史。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是历史二周。小朋友们可把家中旧时代的物品,带到课室中的历史桌摆放两周,比如旧时代的电话等等。

我们到澳洲来,只带了必需品。旧东西要往哪儿找去?翻箱倒柜后,找到一个去年带来应节的中秋纸灯笼,只好烂芋充数,交给老师的纸条上写着,“这是数百年前在中国没有电灯时,人民用来当做电灯的中国灯笼。”

历史课,原来是这样上的。

Monday, February 16, 2015

为寻觅中文教育争房子


几位关心我们母女状况的朋友都在问我们怎么了。

我一直推说很忙,无法更新贴文。是真的很忙。

今天想想有点时间,就更新一下吧!

去年8月找到了一所有用中文教学的小学后,便积极的在该校附近找房子租。因为澳洲也是和马来西亚一样,得以住家地址报名入学。

搬家原来不是这么简单。

第一,  我住着的公寓租约未满,提早搬走得被扣取一大笔费用,也就是地产公司得另找租户,其广告费用全由我支付。不只这样,直至新的租户搬入之前,即使我不住那里,我也得继续缴交房租。

第二,  我每个周末都去找新房子,但要在那一区租房的人真的是很多。有一些是中国人,他们也希望孩子可以念中文。有一些是医院工作人员,因为附近有两家规模很大的医院。每一次有新的房子欲出租时,我一到就看到外面有二十多两车,也就是二十多个家庭争着看一间要出租的房子。(我多么希望我是屋主啊!)

第三,  我提前买了11月中的机票回马。如果11月中前还找不着房子搬的话,20151月重回珀斯时,我该住什么地方?

9月尾了,积极找了近两个月,仍是没找到新房子。

这时女儿学校放假,携女回马两周。在马来西亚,仍是频频上网找出租的房子。

这个时候,网上又出现一间房子,也像其他房子一样,写着欲出租的字样。唯不同的是,它没有登出开放时间。

澳洲出租房子和马来西亚不一样。在马来西亚,房子都是挂上布条。想看房子的话,只要致电地产经纪约好时间,他就会开门让你观屋。在澳洲,地产经纪都是在网上登广告,告知观屋日期和时间,欲观屋者非得在那个短短的半个小时抵达。误时者自误,绝不重新开放。

我在马来西亚上网看到这一间房子,单单是地点我就很喜欢,因为走四分钟就抵达校园。但我想,我人在马来西亚,只要它登出观屋时间,我就已经是无法和二十多个在现场的家庭“争房子”了。

结果在马两周,它没有登出开放时间。直至回到珀斯,仍是不开放。我只能祷告,继续等待。

10 月了, 眼看11月又是回马,仍是没有新的报名地址,心里着急得很,再不搬家就来不及了。

把心一横,决定致电给地产公司询问,明知一问租金就降不下来了。结果很意外的,地产经记竟然问我什么时候要看房子(通常只开放观屋时间啊),我约了时间去看房子,抵达目的,只有我一人,第一次看房子没有其他二十家人。不用考虑,我只用了30秒,看完毫不犹疑,马上签下这所门口有玫瑰花的红砖老房子。



感谢上帝让我在不与他人竞争下,及时预备了一所房子给我。接下来,马上处理退屋手续,办理入学手续,着手搬家。

我终于如愿以偿,把女儿送入这一所有中文教学的学校。

焦虑了两个半月,终于画上句号,完美收场。感恩。